【被通緝者批打壓手段越見狡猾】
詳細報道
早前多名英國居民收到匿名信,呼籲舉報流亡英國的香港倡議人士劉珈汶,信中附有一個「舉報電話」。本台透過WhatsApp成功聯絡該號碼的持有人,對方聲稱,如能將被通緝者誘騙至中國駐英大使館,可按情況獲得最高相當於100 萬港元的比特幣(Bitcoin)賞金,但並未透露其身份。對此,另一名同樣遭港府通緝的香港人士批評,港府手法愈發狡猾。劉珈汶則向本台透露,在匿名信出現後,她曾懷疑自己在街頭被一名華裔男子偷拍,但當地警方未有提供進一步協助。
上周三(5日)中午,本台透過 WhatsApp 向該英國手機號碼發送訊息,詢問是否可透過該號碼舉報被通緝者。對方於20小時後,即英國時間周四(6日)早上回覆,表示舉報需附上相片等證明。當本台進一步詢問,若將其他國安通緝者帶至中國駐英大使館是否可獲賞金時,對方回應:「哪位?」並稱賞金將以比特幣支付。
記者最少3次要求對方披露身分,包括直接詢問其是否為香港警方,並以質疑其支付賞金的能力為由,要求對方交代背景。然而對方均未作正面回應,僅強調「通緝令是真的」,賞金將按「論功行賞」的方式發放,具體金額取決於能否成功將被通緝者誘騙至大使館。當記者提出能否親身會面時,對方便不再回覆。整段對話均以英文進行。
事件當事人劉珈汶接受本台訪問時,對與「舉報熱線」的對話不作評論,但表示事件已在社區內廣為流傳,連其業主亦擔心事件會為自己帶來麻煩。部分街坊則較關心她的人身安全。劉珈汶透露,在「舉報信」出現後,她曾在街頭懷疑被偷拍,令她感到不安。
同樣被港府懸紅通緝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倡議及公共事務初級經理張晞晴認為,與記者WhatsApp對話的匿名人士一直拒絕透露身分,加上港府亦未對事件作進一步回應,因此她推測該人士與港府有關,或可能為其代理人。她指出,對方以比特幣支付賞金,可能是為了避免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