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書評:讓中國歷史不再被遺忘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15796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星火》書評:讓中國歷史不再被遺忘

文章 emily »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231013 ... n/zh-hant/

《星火》書評:讓中國歷史不再被遺忘

樊嘉揚 (New York Times)
//張彥的書名取自《星火》雜誌,該雜誌是被下放勞動的大學生在1960年用簡陋的方法製作的,這些大學生因在20世紀50年代末對中共提出了一些輕微的批評意見而被送進同一個勞改營。他們中的許多人曾是忠誠的共產主義者。令他們驚恐的是,他們很快開始認識到,中共正在建立的不是一個烏托邦國家,而是一個殘酷的極權主義國家。
該雜誌存在的時間很短,只出版了兩期,但其中幾位創辦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它以事實證明了虛構人物史密斯從未見識過的事情:不管成果多麼短暫,一個探求真相者的聯盟可以創作出比他們本身更不朽的東西。
在一個以扭曲歷史為基礎的政治生態系統中,個人和集體記憶有什麼意義?獲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張彥在中國做了20多年的報導,對於中國威權主義的限制在習近平時代日益加強,他有著清醒的認識,同樣,他筆下那些勇敢的電影製片人、記者和知識分子也是如此。
比如林昭,她曾是中共的宣傳員,後來成了反革命,她的詩句(「自由!我的心叫道:自由!」)啟發了《星火》雜誌的創刊,雜誌的名字取自「星火燎原」,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昭因批評毛澤東政府而入獄,並在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最激烈的時期被處以死刑。還有獨立電影人胡傑,他在林昭去世36年後拍攝了一部關於林昭的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還有看過這部紀錄片的記者江雪,她在2010年代發表的有關《星火》的長篇文章讓人們對那份雜誌及其創始人的記憶繼續存在下去,並得以流傳。還有當代影評人崔衛平,她在半個世紀後讀了林昭的作品後說:「因為您,我們有了自己的譜系」——一個不停抵抗者的譜系。//
文章連結見「回應}
回覆文章

回到「學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