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不是緩和了嗎?】
詳細報道
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新政下看以緩和,但美國國務院卻突然宣布制裁新一批中、港官員,包括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警務處處長蕭澤頤、香港國安委員會秘書長區志光、國安處助理處長趙詠蘭、國安處助理處長黃振中及中國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其中57歲已達退休年齡的蕭澤頤,周二(1日)任期屆滿預料會退休,卻在退休前夕於美國制裁名單上榜上有名,有網民也笑稱「光榮引退」、「臨尾香」。
被港府以百萬懸紅通緝的CFHK基金會政策與倡議統籌許穎婷指,自2021年拜登政府制裁中港官員後,香港情況至今沒有改善,反而更多人被囚禁、跨境鎮壓不斷,美國的行動顯示港共政權打壓香港是不會被國際社會忽視,是會得到懲罰。
外界其中一個關注點是自特朗普上台後,即使有關稅的爭議,但美中關係似乎較以往緩和了,加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被削逾80%開支,以致數十個在美的中國及香港人權監察和研究組織前景堪虞;然而偏偏這時候美國祭出「制裁牌」,到底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將會如何呢?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吳建忠分析,如果說中美關係漸緩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未來特朗普與習近平或會面,但對美國來說「沒有民主素養的承諾是不確實的」。他認為美國是民主國家,針對民主的關心是「天生的基因」。而特朗普政府是一個團隊,關心中國人權的迫害是責無旁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