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角博客:財經拆局 - 駐港地區總部跌至歷史新低-- 為何本地媒體視而不見?- 顏寶剛】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15786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棱角博客:財經拆局 - 駐港地區總部跌至歷史新低-- 為何本地媒體視而不見?- 顏寶剛】

文章 emily »

【棱角博客:財經拆局 - 駐港地區總部跌至歷史新低-- 為何本地媒體視而不見?- 顏寶剛】
授權轉載文章節錄:
我經常強調數據不講大話,但如何解讀及搜集數據,卻是一門必須清醒及不受當局誤導的工作。
特區政府周四公布「2023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這是一個由投資推廣署以及統計處合作的年度調查,過去兩年由於歐美公司駐港數量、特別是地區總部數目急跌,因此非常受到媒體關注。
這個數據過去幾年都是在十一月底前公布,但今年一反常態,幾乎推遲了一個月才正式發布。更令人摸不著頭腦是,在特區政府公布數據後,本地媒體幾乎無視這個數據(本地電子媒體以至明報就完全沒有提及),即使部分有報道,都是只根據新聞處的標題內容,稱:「結果顯示,2023年母企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9039間,按年增加61間,回復至疫情前的高水平。」
無疑這個說法不是有錯,但肯定不應是整個Story的重點:整體駐港公司數目增加,只是因為成立門檻最低的「當地辦事處」按年大增222間,令數目增至5392間的新高。但作為經濟效益最大的「地區總部」及「地區辦事處」,卻是按年大幅減少75家及86家,跌幅是5.3%及3.5%。
其中「地區總部」總數跌至1336家,是十年有紀錄的新低,與2019年的高峰比較,更是少了205家,反映外資實際上是有規模退出香港。
因此,政府新聞稿的說法「回復至疫情前的高水平」、「調查充分顯示香港的優越營商環境,是不同規模的企業設立或擴展業務的理想地點」,顯然就是在刻意扭曲真實數據之下,企圖誤導傳媒及公眾。如果沒有細心翻查資料,真實數據將難以向公眾交代。

全文:https://points-media.com/zqmx
-------------
📌支持《棱角 The Points》亂世求真,贊助我們運作:
points-media.com/supports7
📌報料、投稿:
[email protected]
📌緊貼《棱角 The Points》,24小時零死角:
Facebook @thepoints.global
Instagram | Telegram | Twitter @points_global | Youtube @thepointsglobal
Whatsapp Channel: https://rb.gy/cwvrw
回覆文章

回到「財經新聞」